全国咨询热线
NATIONAL HOTLINE
0531-87316888
:
新闻中心
业内百科

对中庭来说,网上的装修案例大部分没啥用

发布时间 2021-12-22     发布人:     浏览次数:1478
在装修中,zuida的成长是: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。

 
尤其是风格。
 
熟悉我的人都知道,曾经因为工作原因,我走过了许多。

自然而然的,我会想尝试不同风格的家:英伦、美式、地中海、日式极简……把那些曾经见识过的、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去粗取精地搬回来。

图片


但有了孩子,家就变得不一样了。它不只需要美美的,更要考虑长久、实用,重新审视哪些地方是生活真正需要的。

而国外的风格、理念,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生活,哪怕照着抄,住久了也会觉得别扭。如今再装修,我完全不会先被“选什么风格”困住,反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。
 

图片

图片

这是实话,我们的生活方式、房屋情况,和国外本身就有很大区别。即使在国外生活惯了,咱的楼间距、层高、自然采光习惯等等,也和国外不一样。
 
我不鼓励抄国外风格、理念,不是说找参考图不重要。相反,多看优质博主、杂志的家居美图,是提升审美、获取生活灵感的好办法。但咱得搞明白,自己要参考什么。
 

抓住风格重点,

不要无脑抄


打个比方,跟着卡戴珊和侃爷家火起来的“侘寂风”,、有质感。
 
图片

国内也有不少设计师,用微水泥、磐多魔、无踢脚线、隐形门,做了一些很吸睛的案例,在社交平台上晒一个红一个。
 
但微水泥不耐磕碰,一磕一个坑;无踢脚线遇到拖把,一周就得脏;隐形门更是不敢想,孩子在家,成天担心夹到手……好看是好看,除非家有专职保姆伺候着,否则咱普通人还是别轻易跟风!

图片

还有近在社交平台流行起来的法式风格,有生活气息,又很优雅。但它的线条比例不好搭配,更适合层高在3米以上的高房子,大多数住宅hold不住。
 图片

图片

因此在看风格的时候,要抓住关键元素,抄精髓。
 
比如“侘寂风”常用的一体化与无接缝,会让房间看起来整体性更强,进而显。

自家装修能借鉴的是:用哑光质感的乳胶漆,同色系搭配,少用跳跃的颜色;或是哑光地砖搭配同色美缝,减少接缝存在……既能方便打扫,又能兼顾颜值。
 
图片

每种风格能借鉴的细节都不一样
 

慎用高饱和度的颜色!


很多国外的家居布置,都离不开抢眼的色彩搭配,这也未必适合我们。
 
图片

因为国外的房屋有高层高、大采光面的优势,搭配高饱和度的颜色,会更合适。
 
但国内老房子、公寓房比较多,实际可用层高基本在2.6m左右。再加上开发商为了平均各户型的卖点,大多数的房屋采光有限。再用高饱和度、高明度的颜色,就容易产生视觉疲劳。
 
况且国外社交平台和杂志上呈现的家居风格,大多数有专业的设计师或是视觉编辑来做搭配,普通人很难照猫画虎。
 
对于我们来说,大面积选用低饱和度的色彩做背景色会更为合适。喜欢的话,可以拿出半墙或是一小面墙来,用亮眼的颜色来做点缀,再搭配合适的灯光会更舒服。
 
比如我就在家里放了一面深色的墙,而不是全屋深色。

图片

在老破小的改造里又尝试了半墙。

图片


图片

图片

装修特别容易就房子谈房子,遵从刻板印象,刷墙、铺地、买家具……但我认为,装修一个家,不能忘了以人为本。
 
像我们家,有了孩子以后,三代人住在一个房子,经过好几次调整,才总结出住着舒服的方案。如果你想短期不后悔,可以注意这4个方面:


1.先功能,后风格


大部分人面对的居住问题是:面积有限,需求很多。因此装修别用喜欢什么风格限制住自己,而是要理清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家。
 
你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,先罗列一份「需求清单」来。这份清单不必一口气写完,形式也可以很自由。
 
图片
例如我曾经把小姑娘几岁到十几岁之间可能的需求列了个表

但它需要包含一些基础信息,然后才是居住成员各自的需求。例如分别有哪些家人同住、家人的年龄等基础信息,家人可以各自罗列生活习惯和需求,写下希望在家实现的功能。
 
将清单整理起来,查漏补缺,再对着房子来分类。梳理出能实现的、需要想办法实现的,明确暂时无法实现的需求,提前思考替代方案,以免装修时再纠结。
 
接下来对着需求来规划房间和功能,选择合适大小、位置的房间,重新审视哪个做客厅、哪些当卧室,哪些地方安排储物……做完这些,家的样子就清晰了。
 
比如我家,既然客厅不用时常接待客人,不如围绕自家人的需求,用作全家人的「中心活动区」
 
图片
从“5号工程”开始,就明确了我家「客厅中心化」的主张
 
这个区域包含了厨房、餐厅、客厅和书房,只要不是各自回房睡觉,全家人基本都会在这个区域活动。
 
做饭的人不用独自关在厨房里,一大家人也能围坐在圆桌前吃饭,平时还会一起写字、做手工,老人、孩子既能坐在这里看电视,也可以一起看书……动静分区,空间的利用率也高了。
 
图片
“5号工程”的C位厨房,是我家成功的角落之一
 
根据自家需求布局出的房子,住得舒服。因此我把「客厅中心化」、「厨房做C位」以及「阳台多功能」的主张,延伸到了之后的装修中,新家少走了好多弯路。
 
1.学会留白,给未来腾个地儿

做规划时不要一下子把房间填满,少要留20%的空间给未来的生活需求。
 
这是我花钱买的教训。
 
图片

早在布局“5号工程”儿童房时,这间“熊孩子活动室”一度是我的得意之作:它有效避免了我家客厅沦陷成熊孩子的游乐场。
 
但在老大即将上学、老二刚刚会爬时,这间屋子明显力不从心了。
 
图片

因为未来太难把控了,我能想到的需求,只是未来的一小部分,而孩子的成长需求远比我预估的多得多。
 
面对与日俱增的收纳需求、姐妹俩的成长需要,我不得不将儿童房进行了大改造。用一整面墙的收纳空间,加上可调节的桌椅、儿童床,才解决了燃眉之急。
 
家和人都需要成长空间。因此装修规划时,留一些可以应对未来的活动空间与储物空间,入住后也别急着把家填满,会给自己免去不少麻烦。
 

2.急硬装,缓软装


硬装、软装同样重要,不该有主次之分。但预算总是有限,大多数人很难一口气拿出足够的钱随便装。
 
其实不必取舍,只要分配好缓急,装修就能all in。
 
因为硬装不好拆改,钱是要先花的。比如厨房的插座数,我就后悔过:装少了!还有“5号工程”的地排水,如果再来一次,我一定选墙排。

这些都是要在硬装水电阶段花到位的钱,否则一旦后悔,想改都费劲。
 
图片

另一些不能将就的,是环保材料。乳胶漆、板材,尤其是安装定制家具、窗台石等打的胶,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买好的。
 
图片

至于软装,如果预算实在不够,可以先用平替满足基本需求。因为不管你前期买了什么,住上一两年,都会开始慢慢添东西、换好的。
3.收纳理念别照搬
欧美除了少数大城市,几乎是地广人稀,因此有足够的房间来做收纳:衣帽间、洗衣房、家政间、杂物间……分区明确,用起来十分方便。
摘自《啾啾妈的小日子》